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2年2月18日(星期五)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党组成员、秘书长赵辰昕,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负责人陶青、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符金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失业保险司司长桂桢、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负责人戴诗友介绍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和服务业特殊困难行业纾困发展有关措施,并答记者问。
寿小丽(栾海军 摄)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寿小丽: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很高兴请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秘书长赵辰昕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和服务业特殊困难行业纾困发展有关措施,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负责人陶青女士,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符金陵先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失业保险司司长桂桢女士,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负责人戴诗友先生。
下面,我们首先请赵辰昕先生作介绍。
赵辰昕(徐想 摄)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党组成员、秘书长赵辰昕:
尊敬的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和服务业特殊困难行业纾困发展的政策措施。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税务总局等相关部门刚刚印发了《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和《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下面,我对两个政策文件作简要介绍。
工业和服务业在经济发展和稳定就业中起着骨干支撑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和服务业领域助企纾困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制造业;强调要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的支持力度,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发挥其就业主渠道作用。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和提质升级;要针对受疫情影响重、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等特殊困难行业,研究精准帮扶措施。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在系统深入分析工业和服务业运行形势、广泛听取各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研究起草了《工业政策》和《服务业政策》两个文件。
《工业政策》一共18项具体内容,这个政策的着力点,是进一步做好预调微调和跨周期调节,着力解决制约工业经济运行中的掣肘问题,确保全年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具体来讲有五个方面:
一是财政税费政策。包括加大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税前扣除力度、延长阶段性税费缓缴政策、扩大地方“六税两费”减免政策适用主体范围、降低企业社保负担等4项内容。
二是金融信贷政策。包括推动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让利、增加小微企业贷款、落实煤电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金融政策等3项内容。
三是保供稳价政策。包括建立统一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做好铁矿石等重要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保供稳价等2项内容。
四是投资和外贸外资政策。包括实施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特高压输变电线路建设,同步推进周边煤电机组改造升级,以及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稳外贸、鼓励制造业引进外资等6项内容。
五是用地、用能和环境政策。包括保障纳入规划的重大项目土地供应、实施国家重大项目能耗单列、完善重污染天气应对分级分区管理等3项内容。
bet体育365官网怎么样_28365365tw总部_365bet最快线路检测中心
这是《工业政策》,一共是18条。
《服务业政策》共43项具体政策,政策着力点,是支持市场主体渡过难关、恢复发展,保持全年服务业运行稳定,更好发挥服务业作为就业最大“容纳器”的功能。具体来讲有三大方面:
一是普惠性扶持纾困措施。包括延续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等财税政策、提高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等就业扶持政策、分类实施房租减免政策、金融支持政策、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10项具体内容。
二是针对性扶持纾困措施。针对餐饮、零售、旅游、公路水路铁路运输、民航等5个特殊困难行业,分别提出纾困扶持措施,每个行业有5—7项,共计31项具体措施。
三是精准实施疫情防控措施,主要有两项,重点是针对市场主体普遍反映疫情防控措施层层加码的突出问题,强调要坚决防止和避免“放松防控”和“过度防控”两种倾向,对各级政府严格科学精准实施疫情防控措施提出具体工作要求。
应该说,这次《工业政策》和《服务业政策》,一个是18条,一个是43条,都是非常有针对性、非常有含金量的。
下一步,我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工业政策》《服务业政策》的宣传解读,确保政策落地落实,推动工业经济振作起来、帮助服务业渡过难关,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我先暂时介绍这些内容,一会儿我愿与几个部门的同事一起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谢谢。
寿小丽邀请记者提问(栾海军 摄)
寿小丽:
谢谢赵辰昕秘书长的介绍,下面进入答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提问(刘健 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我们注意到,在去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工信部出台了《关于振作工业经济运行 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这次又出台了《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请问《实施方案》出台后,振作工业经济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这次《工业政策》又有什么考虑和特点?谢谢。
赵辰昕: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从您提问中能感到,您对工业政策的进展、工业的情况,有非常多的了解,提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我先回答一下您的问题。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工业稳则经济稳。大家都很关心,去年三季度,受疫情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工业经济运行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当时,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方面,对振作工业经济运行进行了动员部署,去年12月,正像您提到,出台了《关于振作工业经济运行 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在打通堵点卡点、挖掘需求潜力、强化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等4个方面提出了16条政策措施。
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去年四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呈现逐步回升态势,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也连续两个月保持在景气区间,去年全年工业投资、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分别实现了11.4%和17.7%的增长,保持了很好的两位数增长。应该说,在政策的推动下,振作工业经济运行的成效在不断显现。在全球疫情形势复杂严峻的情况下,我国工业经济能够顶住压力,保持领先发展态势,这彰显了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大力畅通国内大循环,并以此为基础扩大内外循环相结合的广阔空间。
与此同时,我们在监测和分析当中也发现,目前我国工业经济稳定恢复态势还不是很牢固,需要以更大的力度、更有效的措施来继续推动振作。为此,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方面,出台了这次的《工业政策》。如果说,去年《实施方案》的16条,主要是坚持目标导向,提出振作工业经济运行需抓好的任务,重点解决的是“重点干什么”;那么这次的《工业政策》18条,则主要是更加强调问题导向,针对当前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推出一批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要解决“怎么来支持”的问题。按照这些政策,下一步重点是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方面,千方百计保市场主体,增强市场信心,提振发展预期。这次更多是聚焦财政税费、金融信贷、保供稳价等方面,推出这些政策,都是经过实地调研,满足市场主体诉求的一些有力有效举措,就是要通过这些政策,确保市场主体在一季度就能够尽快享受到相关政策红利,稳定大企业生产经营,减轻中小企业负担,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活力,稳定传统产业的外需市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方面,着力扩大精准有效投资,让企业振作起来并持续不断地增强发展后劲。投资是振作工业经济运行的“牛鼻子”,要切实发挥好投资引领作用,同时我们一直强调,不搞大水漫灌,要避免一哄而上,防止出现新的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积极推动国家重大部署的落实,指导推动地方加大重大项目要素保障力度,对“十四五”规划确定的重大工程、区域重大战略规划确定的产业领域重大项目,会按照文件要求,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务求尽快开工建设,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同时,要继续优化投资环境,合理引导资本投向,结合产业发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要求,做好重大项目储备,促进工业投资稳定增长、结构优化,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谢谢。
陶青(徐想 摄)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负责人陶青:
谢谢您的提问,谢谢赵秘书长,我再补充几点。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联合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一是强化规划引导。工信部紧紧围绕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部署,聚焦中小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重点领域和原材料、机器人等重点行业,编制形成了一系列“十四五”专项规划,明确了发展方向和推进举措,引导实施一批重点项目、重大工程,为振作工业经济提供了规划指导。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十四五”规划全部印发实施。
二是增强政策供给。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联合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在2021年底出台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16项政策的基础上,这次又在强化财税金融支持、加大用地用能要素保障等方面出台18项举措,各地区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形成振作工业经济的政策合力。
三是扎实助企纾困。积极推动各项惠企政策落实,着力帮助中小企业应对困难、实现稳定恢复增长。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工作的通知》,组织对重点地区进行现场督导,化解了一批拖欠时间久、协调难度大的问题。主动对接相关部门和企业,加强跨地区、跨部门协调,保障受疫情影响地区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企业稳定生产。
四是加强监测调度。建立重点工业大省、重点行业、重点园区和重点企业旬调度机制,开展重点工业企业和中小企业问卷调查,及时了解掌握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形势,强化对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的预研预判。组织各地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帮助企业春节期间稳产稳岗,加快在建项目投产达产,着力保障要素供给,努力实现一季度“开门稳”。
五是稳定市场预期。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深入各地区、各企业等基层一线,报道工业稳增长情况,宣传推广经验做法,起到了提振社会信心的正向引导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目标,把工业稳增长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全力推动落实《工业政策》,着力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着力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着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和提质升级,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筑牢经济“压舱石”,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澎湃新闻记者提问(刘健 摄)
澎湃新闻记者:
近年来,特别是疫情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帮助相关行业领域纾解困难。目前,国内散发疫情时有发生,一些服务业领域受到了疫情较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针对这些特殊困难行业,请问财政部门在税收政策方面有何精准帮扶措施?后续税务部门对于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帮助工业和服务业市场主体纾困发展有何考虑?谢谢。
符金陵(徐想 摄)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符金陵:
谢谢你的提问,我首先回答你的第一个问题。
近年来,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财政部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对稳定市场预期,帮助服务业行业企业应对疫情影响,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要看到,正像你所说的,目前服务业领域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还面临着一些特殊的困难,为此,2022年,中央财政将从三个方面出台实施精准帮扶的减税降费措施,帮助服务业困难企业渡过难关。
第一,加大普惠性税收政策支持力度。今年将延续实施2021年底到期的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措施并加大政策优惠力度,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压力,服务业行业企业将充分受益。一是延续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2022年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继续分别按10%和15%加计抵减应纳税额。二是2022年扩大“六税两费”适用范围,将省级人民政府在50%税额幅度内减征“六税两费”的适用主体,由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扩展至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三是鼓励各地可根据条例授权和本地实际,2022年对缴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纳税人给予减免。四是2022年加大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税前扣除力度。中小微企业2022年度内新购置的单位价值500万元以上的设备器具,折旧年限为3年的可选择一次性税前扣除,折旧年限为4年、5年、10年的可减半扣除。企业可按季度享受优惠,当年不足扣除形成的亏损,可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第二,对特殊困难行业予以政策倾斜。针对受疫情等因素影响较大的服务业,进一步实施有针对性、有力度的助企纾困税收政策措施。2022年,免征轮客渡、公交客运、地铁、城市轻轨、出租车、长途客运、班车等公共交通运输服务增值税。
第三,坚决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行为,研究实施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完善整治涉企乱收费协同治理和联合惩戒机制,防止对服务业的各项助企纾困政策效果被“三乱”抵消,确保政策效果不打折扣。
上述政策措施聚焦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精准施策、集中发力,既有制度性安排,也有阶段性举措,有利于更好发挥服务业作为就业最大“容纳器”功能,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将对服务业行业平稳发展形成有效支撑,符合条件的服务业市场主体均可以按规定享受。下一步,财政部将会同相关部门认真做好政策落实工作,加强政策宣传解读,推动各项政策持续发挥效应,有力支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谢谢!
戴诗友(徐想 摄)
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负责人戴诗友:
下面我就记者朋友关心的支持工业和服务业税费政策落实工作作一简要回答。
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积极实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出台了包括工业和服务业市场主体在内的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措施,税务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抓好政策落地,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有力增强了市场主体活力。2021年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1万亿元,其中工业企业享受超过4700亿元,服务业企业享受超过6100亿元。今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税务总局与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一道,又公布了一批支持工业和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纾困的税费政策,这些政策既有直接税费减免,比如对公共交通运输服务免征增值税,又有阶段性缓缴安排,比如延续执行2021年四季度实施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暂缓缴纳部分税费政策;既有工业和服务业普遍适用的税费政策,比如加大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税前扣除力度,又有困难行业单独适用的税费政策,比如暂停铁路、航空运输企业预缴增值税一年。税务部门将与相关部门密切合作,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减税降费政策落实落细落好,确保减税降费红利快速直达工业和服务业市场主体。具体有以下五方面的考虑:
一是征管配套做到“快”。联合财政部、人社部等部门,尽快制发政策操作文件和征管配套办法,及时调整税收管理信息系统,确保支持工业和服务业税费政策第一时间落地,为企业纾困送上“及时雨”。
二是宣传辅导做到“精”。在做好全面宣传的基础上,发挥税收大数据作用,依托税务系统全国统一的政策宣传辅导精准推送标签体系,主动甄别符合优惠条件的工业和服务业市场主体,“一对一”精准推送政策。同时,通过短信、电子税务局等方式,对符合条件的纳税人缴费人开展“点对点”辅导提醒。
三是享受优惠做到“简”。持续完善税费优惠政策直达快享工作机制,继续推进“非接触式”办税缴费,进一步简流程、简材料、简方式,力求税费政策红利以最快速度直达工业和服务业市场主体。
四是落实督导做到“严”。督促各级税务机关成立政策落实工作专班,继续用好近几年税务部门探索总结的抓政策落实“短平快优九个一”工作法,对征收“过头税费”、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不到位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同时,对骗取税费优惠的,也将严厉打击、严肃查处。
五是政策效应做到“明”。密切跟踪政策执行情况,加强政策效应分析,算清各项税费优惠政策的“减负账”、纳税人缴费人的“红利账”和减税降费政策实施的“效应账”,通过电子税务局、征纳互动平台等渠道将减税降费红利账单推送给工业和服务业市场主体,进一步提升纳税人缴费人的获得感。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提问(栾海军 摄)
封面新闻记者:
服务业纾困扶持措施中,除了普惠性措施外,还针对餐饮业、零售业、旅游业、公路水路铁路运输业、民航业五个行业出台了针对性措施,请问为什么要对这五个行业单独出台措施?这些措施对帮助服务业恢复发展有哪些助力?谢谢。
赵辰昕: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党中央、国务院对受疫情影响的行业企业非常关心、非常重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疫情以来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助企纾困政策,而且很多政策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但是我们知道,疫情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服务业行业特别是餐饮、零售、旅游、公路水路铁路运输、民航等行业,是聚集性、接触性的行业,受疫情影响相对更大,目前运行仍然比较艰难。迫切需要出台更有针对性、更有力度的纾困措施。这次就是回应市场主体需求,出台服务业政策43条。这些纾困措施针对性更强、力度更大,发挥更大的助力作用。
我从两个方面作详细介绍。
第一方面,针对性更强、力度更大体现在是针对服务业特殊困难的行业。这次政策文件除了提出所有的服务业行业都可以适用的10项措施,还专门针对受疫情影响重、就业容量大的餐饮、零售、旅游、公路水路铁路运输、民航这五个特殊困难的行业,提出了更有针对性的纾困措施。具体来讲,针对餐饮业,提出了对餐饮企业员工定期进行核酸检测要给予补贴支持,优化餐饮业保险服务等7项措施。针对零售业,提出利用服务业发展资金支持开展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等6项措施。针对旅游业,提出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支持旅行社承接符合规定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会活动等7项措施。针对公路水路铁路运输业,提出阶段性免征公共交通运输服务增值税,进一步加大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资金力度等6项措施。针对民航业,提出通过民航发展基金对符合条件的航空航线、安全能力建设等给予补贴,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航空公司和民航机场注册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建立绿色通道等5项措施。每一条都非常具体、非常明确,企业会有直接的获得感。
第二方面,针对性更强、力度更大体现在针对服务业的聚集性接触性的行业特点。服务业属于聚集性接触性行业,疫情对服务业的影响比其他行业更大。服务业市场主体对科学精准地实施疫情防控的呼声非常高。为此,我们这次专门提出精准实施疫情防控措施。我们重点强调,要坚决防止和避免“放松防控”和“过度防控”两种倾向。具体来讲,是“四个精准”和“三个不得”。
“四个精准”,就是要建立精准监测机制、要提升精准识别能力、要强化精准管控隔离、要推广精准防护理念。“三个不得”,就是在严格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防疫政策要求的基础上,针对服务业行业的特点,进一步提出针对性的要求。第一个不得,是不得突破疫情防控相关规定进行封城封区,不得非必要、不报批中断公共交通。第二个不得,是不得非经流调、无政策依据,对餐厅、商超、景区景点、电影院及相关服务业场所等实施关停措施或者延长关停时间。第三个不得,是不得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防疫政策要求基础上,擅自增加对服务业的疫情防控措施。确有必要采取封城封区、中断交通等措施,或者在现行基础上加强疫情防控力度的,必须报经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同意后才能实施。同时,为解决疫情防控中的“层层加码”问题,又专门提出,各省级人民政府要统筹本地区疫情防控措施的总体要求,建立疫情防控措施“层层加码”问题反映、核实、纠正专项工作机制。以上我通过两个方面,把这次服务业政策的针对性更强、力度更大的情况为大家做一个更详尽一点的介绍。
这次服务业政策措施的政策着力点是针对服务业行业面临的特殊困难,积极回应市场主体的呼吁和关切,就是要切实缓解服务业市场主体的成本压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恢复发展。
以“减免房租”政策为例,明确要求“2022年被列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的县级行政区域内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承租国有房屋,2022年减免6个月租金,其他地区减免3个月租金”,为了这个政策能够有效实施,又配套提出了“因减免租金影响国有企事业单位业绩的,在考核中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认可”。同时,对于承租非国有房屋的,也提出各地统筹各类资金给予适当帮扶。对减免租金的房屋业主,按规定减免今年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并鼓励非国有房屋租赁主体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合理分担疫情带来的损失。
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在研究纾困扶持措施的过程当中,各个部门下了很多的功夫,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努力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可执行性,通过这些政策让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澳门月刊记者提问(栾海军 摄)
澳门月刊记者:
近年来,人社部在援企稳岗方面推出了很多举措,既支持了企业的发展,又稳定了就业。这次,在支持工业和服务业等特殊困难行业企业恢复发展、稳住就业岗位方面,有什么特殊之策?又将如何精准发力?谢谢。
桂桢(徐想 摄)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失业保险司司长桂桢:
谢谢你的提问,也谢谢你的支持。企业是就业的主体,企业有活力,就业才能有保障。在这次出台的工业和服务业助企纾困政策当中,涉及人社部门的政策主要有三项,分别是“降、返、缓”。
“降”就是延续降低费率政策。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再延续实施一年,政策执行到2023年的4月30日。
“返”就是提高稳岗返还标准。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继续实施,对不裁员少裁员的服务业企业,按照一定比例返还失业保险费,同时,明确规定,对中小微企业返还的比例,从现行的60%最高提至90%。
“缓”就是加大缓缴社保费力度。允许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基金结余较多的省份,对服务业中的餐饮、零售、旅游企业,阶段性实施缓缴政策,具体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符合条件的企业提出申请,经参保地人民政府批准可以缓缴,缓缴期限不超过一年,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
刚才向大家介绍的三项纾困政策,有助于企业的发展,也有利于稳定就业岗位。下一步,我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推动政策早发力,企业早受益。具体来说,就是“三抓好一兜牢”。
一是抓好降费率政策“直兑直达”。从2015年起,失业保险率先降费,2018年工伤保险也启动降费,降费政策实施7年来,累计减收失业和工伤保险费近7000亿元。在落实延续降费率政策方面,各地已经积累了比较成熟的经验做法,把征缴比例嵌入信息系统,企业无需申请,就能自动享受到政策红利。
二是抓好稳岗返还“免申即享”。2015年就开始实施了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2020年,应对疫情影响,降低了政策门槛,提高了返还比例,扩大了受益主体,同时也升级了经办方式。各地积极探索“免申即享”的经办新模式,通过后台数据比对,直接向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稳岗资金,两年来一共向1015万户次企业发放稳岗资金1273亿元。今年,我们将及早部署各地全面实施“免申即享”经办新模式,努力让政策跑在受困企业前。
三是抓好缓缴社保费“靶向发力”。这项政策实施的区域范围是基金结余较多的省份,实施的行业是服务业中的餐饮、零售和旅游企业。具体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企业实际困难、基金支撑能力、职工权益保障等因素综合确定。要不要适用这项政策,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经营状况和后续恢复发展情况,综合考虑,自主决定是否提出申请。
在落实上述助企纾困政策的同时,我部还将进一步维护好基金安全,确保各项生活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切实守护好失业人员和工伤人员的每一分“保命钱”,兜牢民生底线。谢谢。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提问(栾海军 摄)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
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不仅要解难,更要培优。此前工信部曾表示今年将新培育约3000家“小巨人”企业,请问工信部在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方面将出台哪些举措?谢谢。
陶青:
感谢您的提问。“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专注铸专长、以配套强产业、以创新赢市场,是中小企业群体中的优秀代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本次《工业政策》也将“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作为一项重要的举措。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采取以下举措,进一步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
一是健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发布梯度培育工作指南,完善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认定标准,夯实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基础,力争2022年新培育3000家左右“小巨人”企业、200家左右单项冠军企业,带动各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5万家左右。
二是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切实落实好《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各项任务,制订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评价标准,聚焦中小企业需求编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设指南,分行业制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和支持力度。
三是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推动大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等方面实现更高效、更便利的对接,部省联动建立常态化的对接机制和对接平台,推动龙头企业对中小企业开放技术、市场、标准、人才等创新资源,总结推广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典型模式和典型经验,通过融通发展,带动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中小企业。谢谢。
寿小丽:
时间关系,最后两个问题。
新华社记者提问(栾海军 摄)
新华社记者:
去年以来,工业领域的部分行业面临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企业利润下降等问题,请问中央财政将出台哪些政策,采取哪些措施来助企纾困?谢谢。
符金陵:
感谢你的提问。正如这位记者朋友所说的,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我国工业经济发展面临一些挑战,企业生产经营存在一些困难。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去年以来,财政部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提振工业经济的政策措施,包括支持做好能源保供、支持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支持制造业中小企业发展等。
2022年,财政部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推出有利于工业经济稳定的政策,适当靠前、提升效能,推动工业经济稳定增长。
第一,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帮助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包括:加大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税前扣除力度,扩大地方“六税两费”减免政策适用主体范围,加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免力度等。
第二,管好用好专项债券资金,保障重点项目建设。2021年12月,已提前下达各地2022年新增专项债券额度1.46万亿元,截至1月底地方已发行新增专项债券4844亿元。
第三,增加专项资金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规模,支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支持一批短板弱项攻关,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一批重大技术装备、新材料产品应用。
第四,支持充分挖掘国内需求潜力,以需求拉动工业产品供给。如,继续实施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支持加快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建设;适当增加中央基建投资,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等。
第五,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助力市场主体平稳运行。包括实施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奖补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地方安排中小企业纾困资金等。
相信通过采取综合措施,点面结合,一定能够形成政策合力,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提问(栾海军 摄)
中国日报记者:
刚才听到介绍,也感觉这次《工业政策》和《服务业政策》力度大、针对性强、覆盖面也非常广,政策落实其实也涉及多个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请问发展改革委在推动政策实施、确保有关措施落地方面有哪些考虑和安排?如何确保政策落到实处?谢谢。
赵辰昕:
好,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每一项政策一经推出,最重要的是抓好落实。抓好落实,政策才能产生预期要有的效果。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这两个政策已经推出,我们现在就是要各个部门和地方一起形成合力,坚决把落实抓细抓实抓好。为此,我们会同相关部门一起研究,做了这样几项安排。
一是抓好政策部署。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召开系统电视电话会议,部署贯彻落实任务要求,压实各方责任,进一步抓紧抓实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和服务业恢复发展工作,让这次提出的工业18项政策、服务业43项政策一定要尽早落地、尽早见效。
二是加强政策宣传解读。今天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希望各位记者在会后开展广泛、详尽、清晰地宣传。我们会持续组织有关部门、各地方和行业协会,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及时跟进解读已出台的政策,拓展宣传渠道,创新宣传方式,让更多企业了解政策、用好政策,让可以享受这些政策红利的企业都能够及时知晓。
三是强化各方协同。我们已明确责任,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配合,抓紧出台具体的政策实施办法,及时协调解决政策落实过程当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及时回应社会诉求和关切。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把握好政策的时度效,推出一些更有针对性的专项配套支持政策,确保政策有效传导到市场主体。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切实发挥好牵头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加大协调推动督促落实的力度。
四是加强政策储备。我们将加强经济运行的预研预判,聚焦政策落实过程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强化政策储备的研究,确保“工具箱”里始终储备一些政策。通过这一系列工作,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请大家放心。谢谢。
寿小丽:
谢谢赵辰昕秘书长的介绍,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们。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大家再见!